肠息肉的那些事儿
什么是肠息肉?
肠息肉是一种从肠黏膜表面突出生长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,在未经病理诊断之前,一般被统称为息肉。肠息肉可以发生于肠道的各个部位,形态各异、大小不一,数目不等。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,有相当一部分肠息肉属于癌前病变。
肠息肉有哪些分类?
根据大小分类
微小息肉:直径<5 mm;小息肉:5 mm≤直径<10 mm;大息肉:10 mm≤直径<20 mm;巨大息肉:直径≥20 mm。
根据外形分类
无蒂型、亚蒂型、有蒂型、侧向发育型。
好发于哪些人群?
1.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
2.年龄》50岁,随着年龄增长,患病率也随之增加,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
3.肥胖、吸烟、酗酒人群
4.长期高脂、低纤维饮食,爱吃红肉或加工食品
5.遗传因素:结直肠息肉、结直肠癌家族史
肠息肉有哪些症状呢?
多数肠息肉无症状,常在体检时被发现。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:
1.便血: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,易被误认为痔疮
2.排便习惯改变:长期腹泻、便秘,或两者交替
3.腹痛腹胀:息肉较大时可能引起肠套叠或梗阻
离肠癌有多远?
大部分肠息肉是良性的,但有些类型的息肉,例如腺瘤性息肉(尤其是病理提示绒毛成分多、异型增生程度高的类型),有癌变的风险。息肉越大,癌变风险越高,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癌变几率显著增加。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,可以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。
该如何诊断呢?
结肠镜是发现肠息肉的金标准,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潜血试验、腹部CT等。
越早切除,风险越低
内镜下切除方式包括活检钳切除(FBP)、冷圈套息肉切除术(CSP)、热圈套息肉切除术(HSP)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(EMR)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等。根据息肉大小及生长方式,选择合适的内镜切除方式既能提高切除率,又能降低并发症。
手术切除:适用于巨大息肉或癌变风险极高的病例。
如何预防结直肠息肉?
1.高纤维、低脂肪饮食,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
2.戒烟限酒
3.适量运动及锻炼,控制体重
4.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,尤其是有家族高风险人群。
参考文献:
1.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.中国结直肠息肉冷切专家共识(2023年,杭州)[J/CD].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,2023,10(2): 73-82.
2.王人杰, 张晓兰, 蔡继东, 等. 结直肠息肉的规范化诊疗[J].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, 2024, 27(6): 583-590. DOI: 10.3760/cma.j.cn441530-20240416-00143.
3.Monika Ferlitsch,Cesare Hassan,Raf Bisschops,et al.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: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(ESGE) Guideline - Update 2024Endoscopy . 2024 Jul;56(7):516-545